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封赐周勃等诏文帝元年十月 西汉 · 汉文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一
吕产自置为相国吕禄上将军,擅矫遣灌将军婴将兵击齐,欲代刘氏。
婴留荥阳弗击,与诸侯合谋以诛吕氏。
吕产欲为不善,丞相陈平太尉周勃谋,夺吕产等军,朱虚侯刘章首先捕吕产等,太尉身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入北军,典客刘揭身夺赵王吕禄印。
封太尉勃万户,赐金五千斤,丞相陈平、灌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
朱虚侯刘章襄平东牟刘兴居邑各二千户,金千斤;
典客揭阳信侯,赐金千斤(《史记·文纪》,又见《汉书·文纪》,首有「前」字。)
营陵到官移书申约吏民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三
到闻此俗,旧多淫祀,靡财妨农,长乱积惑,其侈可忿,其愚可悯。
仲尼不许子路之祷,晋悼不解桑林之崇。
死生有命,吉凶由人。
哀哉黔黎,渐染迷谬,岂乐也哉,莫之征耳。
今条下禁,申约吏民,为陈利害。
其有犯者,便收朝廷。
若私遗脱,弥弥不纪,主者髡截,叹无及已。
城阳景王,县甚尊之。
惟王弱冠,内侍帷幄。
吕氏恣睢,将危汉室,独见先识,权发酒令,抑邪扶正,忠义洪毅,其歆禋祀,礼亦宜之。
至干架乘,烹杀倡优,男女杂错,是何谓也?
三边分挐,师老器弊,朝廷旰食,百姓嚣然。
礼兴在有,年饥则损。
自今听岁再祀,备物而已,不得杀牛,远迎他唱,赋会宗落,造设纷华。
方廉察之,明为身计,而复攒失,罚与上同,明除见处,勿后中觉(《风俗通》九)
晁错 宋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四、《太仓稊米集》卷四四
世之议者,皆以晁错不当削七国以发其怒。
及七国反,以诛错为名,则景帝不得不杀以谢七国。
余以谓此特书生之谈,儿童之见耳。
盖世之善论人者,不以迹而以心。
其迹是也,其心非也,则世俗皆以为忠,而君子以谓未见其所以为忠焉,若王莽之安刘是也。
其心是也,其迹非也,世俗未必以为忠,而君子以谓是乃所以为忠矣,若晁错之削七国是也。
七国之地,高祖之所封,削之则为贼恩。
吴楚之君怀奸而未发,激之则必至速祸。
故削书一出,而七国果反,连衡以叛,天子忧劳,王师四出,而仅以仆灭,亦可谓无策矣。
当是之时,非特七国欲诛错,虽左右无不欲诛之者。
非特当时左右之不知,后世虽贤如扬雄者亦以为愚。
景帝固知其为智囊,而先入之言已不可变。
虽欲活之,计将安出?
此无他,是皆观其迹而终其心有不察焉者也。
景帝者,胡不察其心?
以谓所以削其国者,为其一身计耶?
为天下计耶?
二者有所不能明,则徐而思之。
以谓吴楚之君地大势强,日以滋横,铸山煮海,招亡集叛,反状已萌,特未有以发耳。
虽三尺之童,知其必至于此也。
虽至愚,岂不知削其地则必叛,叛则祸必及己。
所以不畏其祸而肯为其君言之者,其心果安在哉?
盖特以安国家而定社稷也。
察其心,苟知其如此,则左右大臣虽劝帝以杀,勿杀可也。
惜乎,孝景惑于一时之言,仓皇无术,而于之心有不察也。
初,高帝既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遂大封同姓以益维城之固。
惠王,孽子也,而王齐七十二城。
楚元王,庶弟也,而王楚四十城。
吴王,兄子也,而王吴五十馀城。
封三庶孽分天下半。
至其弊也,则刘章以军法行酒而追斩亡酒者。
太子弈棋争道,为皇太子提杀之。
皆以戏笑发怒于酒樽棋局之间而无所畏忌。
岂非胫大于腰,指大于股,其势渐不可制欤?
贾生所以痛哭,以谓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也。
不自量卢、扁有不能为者,奋然欲以身任其责,宜其速诛而不可救欤?
然而察之心,则要在安刘氏而已。
景帝不察其心,此盎之说所以得行于疑似之间也。
或有以谓:「汉不诛晁错,无以折七国之兵,犹唐不杀国忠,无以弭禄山之祸,孝景之杀,岂得已哉」?
曰:之忠,岂可与国忠比?
孝景之治,岂可与明皇论?
时国忠虽诛,而禄山之难未必戢。
晁错不诛,七国将何为哉?
此其理较然易知者,而景帝竟纳盎言。
此殆不察其心而然欤!
或者又谓:「七国之难作,不能捐身以当其危,反使天子将兵而己居守,安在其为忠乎」?
曰:是乃所以为忠也。
知大臣之欲杀己,而自将其兵,则足未及旋而首已堕于奸臣之手矣。
孰若使天子自将,己居其中,扼奸臣之吭而控之。
则天子收战胜之功,而己不失忠臣之名。
岂非两全之道欤?
不此之思,而纳盎之说,此亦不察其心而然也。
然则,为人君而不察其臣下之心,则其杀忠臣而不悔者鲜矣。
史断二 其四 朱虚侯欲立齐王为帝 宋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六、《太仓稊米集》卷六五
诸吕之祸,刘氏之危甚于垒卵。
当是之时,首倡大义以扶奖王室者,刘章也。
及绐产、禄而夺之权,虽其势去已若孤豚,然犹未成禽也。
当是之时,首诛元恶以成一时之功者,亦也。
以谋言之为先,以功言之为大,则其报之宜如何哉?
然余于犹不能无恨焉,以其意在齐王也。
初,使齐王举而西,因欲立以为帝,是教其兄使叛也。
齐王魏勃召平,为书以告诸侯王,反状既明,幸而禄、产死,京师平,内畏平、勃,外恃灌婴,其计遂寝。
不者,祸将酷于吕氏矣。
议者以谓「章欲使齐王举兵入援关中」,而不知其反也。
曰:代王于高皇帝为子,齐王高皇帝为孙,以尊卑之分则代王当立。
王仁贤闻于天下,齐王之善未有所称也,以贤不肖则代王亦立。
王母家薄氏皆君子长者,齐王母家驷氏皆虎而冠。
汉方以吕氏为戒,而复使驷氏得昌,是益其暴耳,以母氏之善恶则代王亦立。
然则何为舍代王而欲立其兄乎?
此余于所以不能无恨也。
将相叶谋以公天下为心,卒迎代王而共立之,则汉之安危殆未可知。
夫以孝文孝恭逊出于天性,岂不知吕氏之祸者章之功为大,以齐王之故而犹有憾焉,何示天下之不广耶?
初,大臣与约,事成尽以赵地王章,尽以梁地王其弟兴居。
孝文既立,遂黜其功。
自以失职,岁馀忧死,而兴居亦举兵以反。
呜呼,汉所以报章者亦云薄哉!
宛陵汪节母诗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五十一
高节标南国,贤名擅北堂。
封碑新炤日,冰镜旧流霜。
两髦诗堪矢,千秋人未亡。
铏羹蘋叶紫,庭树桂枝黄。
著诫追凫弋,传经贮蟹筐。
最怜谯国裔,犹上报刘章(汪为文节谯国公后其孙观进士孝廉遍乞诗志)
朱虚侯唱田歌赋 唐末至五代 · 徐寅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
国不危无以见英智。
智不周何以殄奸诡。
当汉室之架乱。
刘章之崛起。
于是讴甫田。
拍清徵。
当其吕氏窥鼎。
刘宗履冰。
社稷骞崩。
邦家替凌。
或吕氏必兴。
刘氏不胜。
虽诸将之贾勇。
终按剑以未能。
鲸跃海以须斩。
狐居城而暂惊。
旋闻玉殿穷叹。
琼筵命酒。
貂珰皆戚里豪贵。
冠盖尽台阶宾友。
贤愚但委其天命。
纲纪定输于谁手。
章欲刮其瑕。
涤其垢。
摧其凶。
破其丑。
掌握于龙图凤历。
已断言前。
纵横其地轴天枢。
犹归太后
朱虚乃誓遏颓波。
平妖刬讹。
得则赫功名于日月。
失则化齑粉于干戈。
在其诚而不在其众。
言于我而不计于他。
于时玉爵骤。
朱颜酡。
直气仰接。
昌言切磋。
曾专执耒之功。
多能鄙事。
粗续贯珠之韵。
请唱田歌。
歌曰。
舜之耕兮稷之植。
廓民天而知稼穑。
疏其苗而固其蒂。
法于家而象于国。
又曰。
沮之耕兮溺之耘。
灌粢盛兮除苾芬。
抉蟊贼兮多稼稔。
剪榛芜兮嘉谷分。
取厥类兮去非类。
谕于臣而象于君。
想其倾海未竭。
转喉未阕。
众愉怡而诡谲。
我愤惋而刚烈。
怒声彻天地。
托雅调以成声。
热血煎肺肝。
瞬明眸而渍血。
且以酒不罚无以肃否臧。
令不正无以决存亡。
宣酒令而为军令。
假乐章而行国章。
犯令者洿尔宫而鬼尔族。
亡酒者肉尔脍而血尔浆。
我唱也不在深耕浅种。
我志也克在乎帝业皇纲。
俄而烹一吕。
禁陆梁。
侍坐者汗滴胆碎。
傍观者心颠魄狂。
吕之强倏尔而弱。
刘之弱歘尔而强。
不日计之取。
兵之举。
帝诸刘。
虏诸吕。
有若乎摧枯拉朽。
反似乎平秦破楚。
故得告功于圣祖。
削平乎子孙。
安子孙而总英杰。
故能复宗社而正乾坤。
向若口不能唱。
唱不能言。
则国岂定而家岂存者也。
余欲编田歌于乐府。
上闻于至尊。
后主 五代至宋 · 张泌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二
大唐之有天下也。造功自高祖
重熙于太宗。圣子神孙。
历载三百。丕祚中否。
烈祖绍兴。大勋未集。
肆我大行嗣之。德则休明。
降年不永。袭唐祚者。
非陛下而谁。臣闻昔汉文帝高祖之后。
天下一家。已三十年。
德教被于物也久矣。而又封建子弟。
委用将相。合朱虚东牟之力。
陈平周勃之谋。宋昌之忠。
诸侯之助。由中子而入立。
可谓正矣。及即位。
戒慎谦让。服勤政事。
躬行节约。思治
举贤良。赈鳏寡。
除收孥相坐之法。去诽谤妖言之令。
不贵难得之货。不作无益之费。
其屈已爱人也如此。晁错贾谊贾山冯唐之徒。
犹上书进谏。言必激切。
至于痛哭流涕者。盖惧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也。而文帝优容不咈。
圣德充塞。几至刑措。
今陛下当数岁大兵之后。邻封袭利之日。
国用匮竭。民力罢劳。
而野无刘章兴居之人。朝无绛侯曲逆之佐。
可谓危矣。试使汉文帝之才。
处今日之势。何止于寒心消志而已也。
臣惟国家今日之急务。一曰举简大以行君道。
二曰略繁小以责臣职。三曰明赏罚以彰劝善惩恶。
四曰慎名器以杜作威擅权。五曰询言行以择忠良。
六曰均赋役以恤黎庶。七曰纳谏诤以容正直。
八曰究毁誉以远谗佞。九曰节用以行克俭。
十曰克已以固旧好。亦在审先代之治乱。
考前载之褒贬。纤芥之恶必去。
毫釐之善必为。密取与之机。
济宽猛之政。进经学之士。
退掊克之吏。察迩言以广视听。
好下问以开闭塞。斥无用之物。
罢不急之务。此而不治。
臣不信矣。诗曰。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
书曰。儆戒无虞。
罔失法度。易曰。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言君人者。必惧天之明威。
遵古之令典。作事谋始。
居安虑危也。臣观今日下民。
期陛下之致治。如百谷之仰膏雨。
愿陛下勉强行之。无俾文帝专美于汉。
臣死罪死罪。谨言。
代李敬业讨武氏檄 初唐 · 骆宾王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九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
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
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
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
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
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
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
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
豺狼成性。近狎邪佞。
残害忠良。杀子屠兄。
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疾。
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
窃窥神器。君之爱子。
幽在别宫。贼之宗盟
委以重任。呜乎。
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
龙漦地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
奉先帝之遗训。本朝之厚恩。
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
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
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
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
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
铁骑成偫。玉轴相接。
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
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叶周亲。
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一坏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
傥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
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
凡诸爵赏。同指山河。
若其眷恋穷城。徘徊岐路。
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寿赵仙尉 南宋 · 阮文卿
君不见苕溪有山号浮玉,降神储瑞皆天族。
又不见苕溪有水名水晶,地灵人杰尽维城。
苕溪山川称第一,孕秀梅仙尤杰出。
我来席上揖清风,义气相与吞长虹。
见人须见大丈夫,纵是封侯亦不如。
周官一卷长生箓,未必人间有此书。
功名一入英雄手,彩棒暂持出浙右。
摧奸抉隐李开府(自注:李少府事。),夜月花村无吠狗。
凛凛英风凌四豪(自注:赵少府事。),一同谁敢犯秋毫。
不惟握发勤延士,又且官清马骨高。
书生惯作无毡客,负箧南归居最仄。
何怜踪迹苦奔驰,俾近渊明时请益。
马走暂停憩县斋,晨昏黄奶仍相陪。
不觇王母蟠桃结,隔墙无得献金杯。
欣逢子月阳来复,一天佳气回寒谷。
生九叶庆垂弧,佥将瑞应长庚宿。
绿衣槐简舞蹁跹,重拜萱堂王母仙。
瑶池新革偷桃令,有子今如曼倩贤。
不祝算如龟与鹤,愿君早施江夏略。
扫除膻秽□神京,长与长生同寿乐。
不祝禄如山与丘,愿君爵冠朱虚侯
今归且定郏鄏鼎,长使卜世过成周(清郑杰《闽诗录》丙集卷一二引《截江网》)
咏史(上) 吕后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冬韵
酌酖樽前气似虹,朱虚酒令却相容。
王陵平勃浑无策,安汉当年一触龙(自注:子房周昌皆以护太子,有德于吕氏。当吕氏杀戚姬、如意,二人皆可容力。能如左师触龙之于赵太后,从容开譬,杀其怒心,迎其善意,吕氏当少平和,其毒应不甚烈。观其不罪刘章,不信吕须之搆陈平惠帝时不能王诸吕,及自临朝、徘徊顾虑而后行,则亦未为不可晓譬者。周昌粗疏无学,子房亦听之何也。王诸吕时,平勃能继王陵,其事必可止,况左师触龙宛委乎。高帝时子房遂弃人间事。吕后时,正色独一王陵,岂天欲稔吕氏之恶,以待代王之立邪。)
副大使李藏用移军广陵761年 盛唐 · 李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夫功未足以盖世。威不可以震主。
必挟此者。持之安归。
所以彭越醢于前。韩信诛于后。
况权位不及于此者。虚生危疑。
而潜包祸心。小拒王命。
是以谋臣将啖以节钺。诱而烹之。
亦由借鸿涛于奔鲸。鲙生人于哮虎。
呼吸江海。横流百川。
左萦右拂。十有馀郡。
国讨未及。谁当其锋。
副使李公。勇冠三军。
众无一旅。横倚天之剑。
挥驻日之戈。吟啸四顾。
熊罴雨集。蒙轮扛鼎之士。
干将而星罗。上可以决天云。
下可以绝地维。翕振虎旅。
赫张王师。退如山立。
进若电逝。转战百胜。
僵尸盈川。水膏于沧溟。
陆血于原野。一扫瓦解。
洗清全吴。可谓万里长城
横断楚塞。不然。
五岭之北。尽饵于修蛇。
势盘地蹙。不可图也。
而功大用小。天高路遐。
社稷虽定于刘章。封侯未施于李广
使慷慨之士。长吁青云。
且移军广陵。恭揖后命。
组练照雪。楼船乘风。
箫鼓沸而三山动。旌旗扬而九天转。
良牧出祖。列登筵。
歌酣易水之风。气振武安之瓦。
海日夜色。云帆中流。
席阑赋诗。以壮三军之士。
白也笔已老矣。序何能为。
赵侍郎送自著易说语孟洪范老子书解启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六、《臞轩集》卷七、《翰苑新书》续集卷四○
老子青藜,方策勋于群籍;
孺子黄石,乃受教于一编。
幸见人间未见之书,如得天下难得之宝,斯文增气,后学有师。
恭惟某官一代宗工,三朝寿隽。
出处名节,朱虚侯卫社稷之忠;
游戏文词,太白老鸣国家之盛。
身握陪京之管钥,秩崇广内之图书。
每于凝香森戟之间,不废滴露研朱之乐。
神机一泄,六丁曾下于雾中;
人爻已通,三画并吞于天上。
谓羲、文、孔子无二道,合京、费、王弼为一人。
训《易》而以神明,发千百馀年之关键;
得意而忘言象,付六十四卦于筌蹄。
既精研六籍之原,乃大放群书之作。
于《洪范》则首及君臣之正分,于《中庸》则先明忠恕之同源,浑融一贯于胸中,脱略诸家于纸上。
读《论语》知赵中令,愿致太平;
谈《孟子》异王荆公,耻规近利。
造好学力行之地位,下精义入神之工夫。
上而续伊洛之正传,下亦窥柱史之众妙。
夫子言文性道,又得而闻;
元帅阅礼乐诗书,于今亲见。
著述尤多于丁部,敷陈上达于乙观。
吟六艺之文,披百氏之编,大儒事业;
举三代之隆,建万世之策,宰相规模。
某猥以謏闻,恭承大惠,非桂树联芳于二陆,而莲池志美于季方
钜册高文,方进彻细旃之上;
牙签缥帙,何缘到圭窦之中。
精神昏耗于吏尘,使心目开明于理窟。
既获多闻,而又多见,未识异人,先得异书。
心爱《太玄》,莫预弟子侯芭之列;
手编文籍,愿书门人李汉之名。
赵京尹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七、《臞轩集》卷七、《臞轩先生四六》卷二、《翰苑新书》续集卷一五、《秘笈新书》卷七
羽仪卿寺,弹压帝城。
人望翕然,知尹京之有赵;
上心简在,果弄印以授尧。
辇毂肃清,绅緌交贺。
恭惟某官学精六典,名冠两科。
文章太白老之瑰奇,气节朱虚侯之耿介。
早登华贯,屡献皂囊,肘后有医国方,舌底出冰人语。
不能枉尺,为清要地而少留;
甘请一麾,指潇洒亭而径去。
上辅畿之最,入升台佐之华。
振领挈裘,纠正列曹之淑慝;
调胹肋鼎,习为宰相之经纶。
新天子居然器之,先宁皇留以遗我。
眷皇畿之千里,畀帅阃之十连。
少尹旧游,回首平分于风月;
神京新领,致身已逼于云霄。
行将慑雁鹜之玩而以威,绳狐鼠之奸而以法,宽一分之民力,散八郡之阳和。
箫鼓行春,驩迓碧油之元帅
钧衡虚左,伫看绿鬓之中书
伏念某浅学得皮,赤穷到骨。
初筮征行于湘水,聊尔栖身;
至今怅望于衡云,不堪回首。
十二载未书于三考,二千里来效于微官。
直道事人,安敢肆幕中之辩;
刚肠嫉吏,不能依纸尾之书。
幸曾出元枢之门墙,犹未入群憸之陷阱。
敢期机会,获事仁贤,受容受察之方新,一喜一惧之交集。
窃倾心于教诲,更借力于提撕。
莫为之先,傥少异众人之待;
当忠于主,其忍效妾妇之容?
送宇三归楚 清 · 吴兆骞
 出处:秋笳前集诗、秋笳集卷五
江南七月秋风飞,短亭尊酒送将归。
金飙驿路吹横笛,碧月江关照客衣。
朱游别我故乡去,五两风轻向何处。
乡心空忆武昌鱼,旅梦还随汉阳树。
忆昔作客潇湘滨,画船宝马骄如云。
黄陵庙前鹧鸪雨,赤甲山西莎草春。
舆君相见情倾倒,嵇吕交期何足道。
藉卉频倾银酒鎗,看花曾驻金騕袅。
谁料风尘鄂口城,华年行乐怨飘零。
楚宫罗绮夷陵火湘山草木下江兵
只今沦落江湖外,芦中谁识投金濑。
对酒空悲旧事非,把袖还怜故人在。
满目山川恨若何,洛中遗事泣铜驼
陆机自草辩亡论,刘章漫作耕田歌。
握手须臾又离析,秋水滔滔浪云白。
乱后相逢总断肠,天涯惜别应沾臆。
君去还乘下渚船,江花江草自堪怜。
不知庾亮前月,犹有风光似昔年。
人日 北宋 · 刘弇
 押先韵
去年人日螺江边,今年人日通川
故家浩荡五千里,客子骚屑心茫然。
霜芦(原作卢,据各本改)尽解故时叶,生意斗尔归兰荃。
海风如刀冰塞渡,欲航野水雪暗天。
它乡信美非吾土,香草悦魂真浪传。
南冠故声祇操楚,刘章雅志惟歌田。
五秉如单费廪粟,一囊就尽持餐钱。
颠毛冉冉不吾与,齿根浮动轻于翾。
小雀谁言畏死鹞,未肯屈折同杯棬。
章贡直西三径在,尔来望眼欲成穿。
科桑洗竹真吾事,孰使龊龊才充员。
何时解得无拘束,归钓潭头枫叶鳊。
近世社稷之臣如何论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汉滨集》卷一四
社稷臣者多矣,有以主在与在、主亡与亡为社稷臣者,有以招之不来、麾之不去为社稷臣者,有以堂堂之节折而不挠为社稷臣者。
然皆莫如孟子之言曰「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
盖豪杰非常之士,立乎人之本朝,以天下之安危自任,既有其志,又有其功,斯可以为社稷之臣。
若夫扬雄之论,则责名太高而取人或滥,不容无议也。
或问近世社稷之臣,曰:「若张子房之智,陈平之无误,绛侯勃之果,霍将军之勇,可谓社稷之臣矣」。
尝试论之。
而汉之时,社稷有三变。
高祖之既衰也,吕后之恩日益疏,戚姬之宠日益固,如意以爱而欲立,孝惠以仁而将废。
当是时也,子房有功。
高后之初没也,刘氏微弱,诸吕擅朝,内握兵柄以为彊,外阿藩国以为重。
当是时也,平、勃有功。
孝昭方幼,上官有逆乱之谋,宣帝未立,昌邑有淫昏之行。
当是时也,霍光有功。
扬雄社稷臣称四子者,盖谓是耳。
高帝创业之初,相业如萧何,战功如曹参不曰社稷臣而称子房,则知以其正嫡庶之位而存惠帝也。
高后、孝文之际,守节王陵,质直如申屠,不曰社稷臣而称平、勃,则知以其靖吕氏之难而立太宗也。
孝宣中兴,丙、魏有声,不曰社稷臣而称霍光,则知以其当废兴之运,堂堂乎忠,拥昭而立宣也。
高帝易太子,以叔孙之极谏而不听,以周昌之彊直而不回,可谓固矣。
留侯以计来四隐者于商山高祖一见,为之慷慨悲歌,而割其肌肤之爱。
向使惠帝果废,如意果立,高帝万岁后,老臣宿将北面而事孺子,则刘氏之社稷未可知也。
子房之智,其谁存之?
禄、产之变,祸起腹心,计迫事穷,势不两立,吕氏不灭,刘氏不安。
周勃左袒一呼,而刘、吕之雌雄遂决。
向使太尉不入北军,得徐为之谋,则刘氏之社稷未可知也。
绛侯之果,其谁存之?
上官之乱,根株遍于朝廷,昌邑之立,罪恶过于桀纣,安危之机,间不容发。
以寡制众,以臣放君,行之不疑,卒安天下。
向使上官不戮,昌邑不废,奸臣乱主得逞其心,则刘氏之社稷未可知也。
霍将军之勇,其谁存之?
稽二三子之德,虽未得如古之所谓成人,然乘时遇变,奋其智勇,神器将坠,徐起而正之,卒能措社稷于泰山之安,亦可以无訾矣。
扬雄过为高论,责之以礼乐之懿,曾不知此乃盛德之事,非所以称社稷臣也。
假如太子之将废,吕氏之方盛,上官之祸未除,昌邑之君未放,虽有礼乐君子从容揖逊乎其间,亦何补于社稷哉?
若夫陈平之佐高祖定天下,设六奇计,出其君于艰难险阨之中,不可谓无功。
至于吕氏之乱,平实启之,得免于戮幸矣。
高后欲王诸吕,必问汉大臣,则犹有所畏焉。
平若乘吕后畏逼之心,挟王陵庭争之助,而拒之以高帝盟誓之言,则诸吕必不王也。
奈何怀保身之谋,开变乱之渐。
既已使王陵颠沛,吕后放恣矣,乃始以定社稷刘氏而藉其口,岂真有于社稷者哉?
盖平有不世之谋,有无穷之智,有应变之机,而无大节不可夺之义。
向非周勃之忠朴,刘章之英锐,则艰难仓卒之际,其无误不足恃也。
袁盎周勃不早去吕氏,非社稷臣
夫在高后时陈平相也,周勃将也,平则有罪,何咎焉?
之所以责者责可也。
高帝尝曰:「陈智有馀,然难独任,安刘氏者必也」。
然则高帝之心固以社稷寄周勃,而至于陈平不能无疑,则平之为人可知矣。
夫智如子房、果如绛侯、勇如霍将军,其功大矣,特以礼乐未备,未得纯为社稷臣
陈平为身谋,以社稷假人,顾以一时之功而遽获预乎三子之列,故曰责名太高而取人或滥也。
虽然,之言礼乐者,为其人之不若伊周也。
其人虽异,其功则同,害为社稷之臣哉?
之取陈平者,为其功之有类周勃也。
其功虽类,其志则殊,安能为社稷之臣哉!
武帝汲黯尝笑其戆矣,尝诮其不学矣。
至论其人,必曰社稷臣公孙弘、倪宽之徒号称儒雅,不得与焉。
则知子房辈虽礼乐未备,不害为社稷臣也。
武后欲立三思,群臣无不从,独狄梁公以死争,后叹其忠,亦曰社稷臣
李绩、许敬宗之徒有德于己,不闻以是称之。
则知陈平之立诸吕,不得为社稷臣也。
呜呼!
乱于名实,儒者之大患。
子房、周、霍光则乱于名,于陈平则乱于实。
名实既乱,乌足以知人哉!
必欲论社稷之臣,则考四人之行事而折衷于孟子可也。
咏史 其三 清 · 田雯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古欢堂集卷三
四皓翼成,如意乃鸩毒。
诸吕南北军,几使汉祚覆。
快哉朱虚侯,非种锄产禄。
代王西让三,宋昌参乘毂。
胡为太尉勃,请间行趢趗。
未知安刘功,前后究奚属。
朱虚侯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杨龟山先生集》卷九
予读《高后五王传》,至刘章言田事,及诛诸吕一人亡酒者,未尝不为之寒心也。
高后欲强诸吕,虽大臣平、勃等皆俛首取容而已,其志非忘汉也,观王陵之事,则可监矣。
使以才见忌,不得宿卫禁中,则后虽欲有为也,尚何及哉!
然章之获全于吕后之时,而卒能成功,亦幸而已。
淮宁赵史君檄张邦昌书稿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四、《鄮峰真隐漫录》卷三六
靖康之难,公以宗英之杰,贻尺纸,引大义,使僭伪缩手,逡巡退听,神器有归,卒成恢复。
算计见效,不在平、勃、李、郭下,其与朱虚侯盖异日同道也。
刘歆辈而在,或见此书,必当羞死。
淳熙辛丑闰月吉日四明史某敬书。
观夏耘偶成 元 · 洪希文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续轩渠集卷五
苗稚才闻鸦舅(古诗五月鸦舅苗稚忧草茂),东阡南亩尽农夫。
非其种者锄而去,毋使蔓焉难以图刘章忿刘氏不得职常入侍高后燕筵进歌舞曰请为太后田太后曰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太后为之默然君左传蔓草犹不可除况之宠弟乎)
滴滴尽沾禾下土(古诗锄禾当日午汗滴禾下土安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穰穰行载斛中珠。
作劳归舍呼闾里(晋书载石勒在田中每闻鞞铎之声归告其母曰作劳耳鸣非不祥徵也),共坐牛衣酒一壶(前汉王章仲卿疾病卧无被在牛衣之中与妻诀泣妻呵怒之云云后为京兆尹欲上封事妻止之云卿独不念牛衣中泣乎)